1、临床上常用的泻药分为以下几类:第一类为容积性泻药,又称植物性泻剂,包括甲基纤维素、琼脂、果胶等。
2、这类泻药不被肠壁吸收,在肠管内吸收水分后膨胀,扩张肠道容积,引起排便反射;还能与粪便混合,软化粪便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这类药物作用不快,但经济实惠、不良反应少,一般便秘者均可使用。
4、此类药物不能增加结肠张力,因此不适合于结肠无力、肠道运动功能差的患者。
5、第二类为刺激性泻药,常在使用容积性泻药无效后应用。
6、代表药物有番泻叶、大黄、酚酞(果导片)、比沙可啶(便塞停)、蓖麻油等。
7、这类药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以刺激肠壁,增加肠道蠕动,而促进排便。
8、特点是导泻作用快、效力强,大便嵌顿和需迅速通便者,优先使用。
9、但因其大多含有蒽醌类物质,长期服用会引起药物依赖、结肠病变甚至诱发肠息肉,故使用不宜超过一周,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10、其中大黄、果导片等,作用较慢,应在睡前用。
11、大黄易损脾胃,因气血虚弱所致便秘的病人,不宜使用。
12、第三类为润滑性泻药,代表药物有开塞露、液体石蜡、冬库酯钠等。
13、该类药具有湿润、软化大便的功效,能帮助便秘者轻松排便,防止用力过度,适用于痔疮、肛裂、手术后、有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卧床的患者。
14、这类药见效快,但作用时间较短,经直肠使用时有灼痛感,且久用后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及钙、磷的吸收,故不宜长期使用。
15、而且直肠被开塞露频繁刺激后,敏感性会降低,导致排便更加困难。
16、最后一类为渗透性泻药,代表药物为硫酸镁(盐性泻剂)、乳果糖、甘露醇、山梨醇和聚乙二醇(福松)等。
17、这类药在肠道内吸收缓慢,故可维持肠腔内高渗透压,阻止肠管内盐和水分被吸收,从而扩张肠腔、刺激肠蠕动。
18、该类药物大剂量、长期使用,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、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,宜小剂量使用。
19、其中硫酸镁一般用于驱虫和排除肠道毒素。
20、乳果糖应慎用于糖尿病的患者,以免影响血糖水平。
21、其他常见的泻药还有肠动力药(开乐宁等),5―羟色胺受体激动剂(替加色罗等),可加强肠肌张力,加速肠运动,促进排便,但常导致轻微的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西洋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